中的善待
善待是一种良好的态度,它能打开接受者的心扉。这是伊斯兰 دعوة(呼唤人们归向真主)的基本原则之一,在《古兰经》的语言风格以及所有真主使者对待其民族的方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。这一点在易卜拉欣(亚伯拉罕)先知召唤他的父亲归信真主的故事中尤为明显。他多次以**“我的父亲啊”**来称呼他的父亲,希望借助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使他接受真理。请深思这一伟大的对话——它发生在真主的使者易卜拉欣先知与他的父亲之间,而他的父亲却以偶像崇拜代替了对宇宙之主的崇敬。真主说:“你应当在这部经典里提及易卜拉欣,他原是一个虔诚的人,又是一个先知。 (41) 当时他对他父亲说:我的父亲啊!你为何崇拜那既不能听,又不能见,对于你又没有任何裨益的东西呢? (42) 我的父亲啊!没有降临你的知识,确已降临我了;你顺从我吧,我要指示你一条正路。 (43) 我的父亲啊!你不要崇拜恶魔,恶魔确是违抗至仁主的。 (44) 我的父亲啊!我的确怕你遭受从至仁主发出的刑罚,而变成恶魔的朋友。 (45) 他说:你厌恶我的主宰吗?易卜拉欣啊!如果你不停止,我誓必辱骂你。你应当远离我个长时期。 (46) 他说:祝你平安!我将为你向我的主求饶,他对我确是仁慈的。 (47) ’”(《古兰经》19:41-47)这一段经文展现了易卜拉欣先知(愿主赐福之,并使其平安)在召唤其父亲归信真主时所表现出的无比温和、耐心与爱意。这种善待和温柔的方式,不仅是 دعوة 的核心要素,也为所有传递真理的人树立了典范。